阅读历史 |

颜如玉的美美在耐看、识趣、豪气、有作骨且狐媚酥骨 的温柔(12 / 13)

加入书签

不但重警德,也有素质函养,他有鉴于潮流的趋向,便想在日后任局长时,在局

里奠定一种新的以侦缉破案为主,讲求物证,注重实据,严束和尊重司法,崇尚

警德情操和侠义精神的气象。

可惜他眼高手低,无法得尝所愿,侦案所获的证据一直不能达到他所想要的

满意成度,随着破案限期的临近,这一役成了他刑侦生涯的一个低潮。对于冼兴

艾组的破案证据他虽心存疑惑,但迫于市委的压力也只好作罢。

杨寅虎从此几乎“一撅不振”,他不能晋身局长,退才副局,但噩运似乎缠

上了他,工作上的吃力不讨好使他费心劳神,耗损甚巨,与市政领导关系的不洽

更让他如坐针毡,寡欲难欢。不得已而托人情调任司法局任副局,所以一度过得

很不得志。

直至这次7。16大案的发生。颜如玉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惯于合作断案的

司法鉴定专家来鉴定此案为纵火,她想到了杨寅虎。书记兼局长冼兴艾认为这是

化敌为友的好时机,同时也是寻求鉴案的好途径,而且这“合作”是意味着他事

业向上的又一契机,他也乐意向市委请调杨寅虎回来协助鉴案。

杨寅虎回到警局,发现人人都只听令于颜如玉,当年他的统制力已不存在。

颜如玉在表面上似乎还很“尊敬”他,但却完全没把他的意见“放在心上”,

而且常常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一种“戏谚”,仿佛在向他强调:“看!杨寅虎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看我颜如玉的了!”

杨寅虎觉得内心的受伤与愤怒是无以言语的,因为这个人可是他一手培植的

啊!

所以他分外了解蒋辰龙的感受。

他和蒋辰龙都只是在强充门面的失意人。

他更了解的是:颜如玉是警坛里以“真材实料”来领导干警们断案任副局兼

刑警队长的“典范”,只要有她在的一天,局里的干警人人都会“奋不顾身”,

只为那前程的远大。

在颜如玉统领刑警队之后,刑警们虽没有常允在任时的张狂霸道,却有着更

深的难以言表的乖张之气。为了控制发案率,调节各方面的关系,警匪俨然已成

一家。但社会何其复杂,各色人物不等,可谓是众口难调,发生磨擦就成必然。

于是,颜大队长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各式的抓捕现场冲锋陷阵,运筹指挥,

不论多危险的现场都可见到她的身影。

杨寅虎知道颜如玉为何“不怕死”。

其实她是怕的。

可是为了成就与资本,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换一句话说,颜如玉是为

了她个人的“仕途资本”而奋不顾身的。

所以杨寅虎并不佩服她。

杨寅虎也不希望这种警匪和流的局面再发展下去:再这样下去,还不知道有

多少警员堕落,多少侦察员会伤亡,那么多高官的腐败下场还不足为训,只怕要

生另一场悲剧才令人惕省。

——而颜如玉在洋洋得意中,绝不会听劝。

——除非是颜如玉死了。

杨寅虎虽是副局兼政委,但在局里,其实只是一个闲角,他发现甚至连书记

兼局长的冼兴艾都只是一位陪衬,重点全在颜如玉一人身上,光芒全教他一人占

去。

在一次局常委会散会时偶然的一瞥,他发现冼兴艾看颜如玉背影的眼神,那

是充满恨意的、嫉妒的,杨政委只看了那么一眼,忽然顿悟了一件事:

——冼兴艾只怕要比自己更恨颜如玉!

外面一向盛传冼兴艾是靠颜如玉才当上局长的;没有颜如玉,冼兴艾就连书

记都当不上!

杨政委经此一留意,就发现在制定抓捕7。16要案犯罪嫌疑人的方案时,

冼兴艾总是有意无意的乎视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的第四个出口,那是一个暗门,

而犯罪嫌疑人身藏炸药,极具危险性,只要一出意外,结果往往不只是伤,而是

死!

而在警力布置最弱的那个暗门处进行指挥的正是颜如玉。

杨政委自己也不知为了什么,他没有提出来。

虽然他负责事前的安全保障工作,但有些毛病,他可以看见,也可以看不见,

无需要负上什么责任。毕竟准备不力造成的后果与行动不当发生的事故是不一样

的。

他当时只在脑中闪过一个意念:他明白了冼兴艾的用意,也明白了他积极参

与领导此案的原因。

在政坛即将洗牌之时,一位竞争对手的出局,是最恰合时宜的事了。

他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