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颜如玉的美美在耐看、识趣、豪气、有作骨且狐媚酥骨 的温柔(11 / 13)

加入书签

是在任的局长们,也有超过二十位的刑侦警务人员,

这些警员不论功底根基如何,一旦成为杨寅虎的助手,经过磨练后都能脱胎换骨,

成为警察里的佼佼者,他们不是已经扶摇直上,步步高升。就是如他般在警界享

有着盛名。

就连颜如玉,也可以说是杨寅虎一手栽培出来的。虽然是领导们赏识颜如玉,

让她有机会挑大梁,但颜如玉的刑侦手段,几乎全是杨寅虎一手培训出来的。

杨寅虎手下本就没有多少女学员,他看出颜如玉的反应机敏,头脑灵活,而

且底子好,善琢磨,且勤奋,又有人缘,便细心教学,重点培养,希望她将来能

成大器。

他成功了。

颜如玉也成功了。

他参与了那么多案件的侦破,创造了那么多刑侦案例,栽培了那么多警界精

英,却要以颜如玉的破案作风最让他满意,与他在侦案合作时也最默契。

但却在他最重要的关头里——由“教员”转为“局长”的第一次侦案——成

为他的克星。冼兴艾与颜如玉的合作,使他遭受了一次滑铁卢。

其实,他在从教期间,所做的工作,简直超过了应负的职责:从教学内容的

设计,到实案的堪察,甚至法规条例的制定,和人员的考核,还有司法的鉴定,

他都参与指导,指挥若定,不过,教员始终是教员,尽管警衔级别很高,但在身

分上,似仍比各合作部门的主管领导低,杨寅虎因而经不起友人的怂恿:栽培了

那么多的局长和警员,难道自己不想独当一面,也过过大局长的瘾?于是婉辞了

市委对他司法鉴定中心主任的任命,正式请命要求领导侦破市局的一号要案。

这一来,的确风光了一段时候。

由于他没有接受任命而去自行请命,得罪了市委的一些领导,所以在组织任

命上就形成了分岐,在侦案的人事任命上便同时起用了一个冼兴艾,来跟自己打

对台。

颜如玉是警局的重案组组长,在人事管理上,当然要服从组织安排。作为

“恩师”的杨寅虎只能暗地里“要求”颜如玉婉辞,而不能明着下令颜如玉拒职。

颜如玉表面上唯唯诺诺,却在一次政法委书记主持的7.16专案会上,明确表

示她会跟冼副局全力以赴,务必侦破此案。杨寅虎本来就知道官场里没有永远的

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害关系,只有成王败寇;但他仍以为人虽在官

场,但这班行武出身的人,毕竟还讲义气。

颜如玉的这些作为,顿使他绝了望,灰了心,所以后来的蒋辰龙曾一再向他

保证,日后不会忘记他培植之恩,杨副局也只是“姑妄听之”而已。

杨寅虎决定舍颜如玉而取蒋辰龙,是因为他知道:颜如玉并不是实践自已理

想的最佳人选。以蒋辰龙的侦缉能力,比颜如玉只强不弱。而且,蒋辰龙和自已

有很多相似这处,可以说是同一类人。他要借这个案子来实践自已的理念的最佳

人选只有蒋辰龙。

日后杨寅虎自己回想起来,不免要归咎于自己太过追求完美。他那次侦案的

失败,不是败在侦案方向,也不是败在破案技能,而是败在他的“理念”上。他

的“理念”、一则尚未圆熟,二则在当时可说是逆势而行。

天下大势不可造。事难莫过于逆势,聪明人善于把握潮流,顺应时势,迎合

上意,尤其是官场仕途,逆势而行,当如仰天自睡。一旦失势,即只有捱打的分

儿。

杨寅虎有感于西方司法的完备与侦案技法,认为严谨刑侦会是必然趋势。司

法体制在变,一味的刑训逼供已不能做为侦案的主要手段。现行的以案发率来判

定一个辖区的治安好坏,就如同过去以离婚率来判定人民是否生活的幸福、安定

一样的可笑。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被辖区警官施压私了或匿而不报的又有多少呢!

而匿不住的案件也只是躺在卷宗里无人问津罢了。政府对惊动了他们的大案采取

的姿态是到案发现场和警局里巡视一圈以示重视,施压限期破案是政治介入的唯

一作为。

限期破案,对杨寅虎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悲哀的作法了。那些侦破无果的案

件仅只是无为而已,但限期破案的结局就意味着冤假错案在政治的外衣下变成了

铁案。真是悲哀的为民负责呀!

为此,杨副局想通过这次侦案为警局的发展树一个里程碑,他出身法警,所

以能设身处地,为干警和犯罪嫌疑人着想。他原受过正统的刑侦训练与警德教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