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偏爱(3 / 3)
韩临拉去他屋里开小灶,给他喂吃的,瓜果蜜饯,肉脯鸭脖什么的。整个临溪就没谁不知道。
如同每一个师父一样,谢治山也会偏心。人之常情,也好理解,一派掌门,向来最关紧的便是四个字——“继往开来”。
韩临虽不是能当一派掌门的料,但此前临溪这新一代弟子中,并没有哪个异常出挑的。独苗自然要倍加呵护,尽管韩临的天资是到江湖拼杀已是板上钉钉。
但转念去想,培养不出稳健的掌门人,培养出个搅动江湖的风云人物也是不错的一件事。反正暂时没有第二个选择,掌门培养可以以后再说,反正谢治山正值壮年,人还硬朗。
上官阙听师父说过他这个大师兄,拜入师门很早,本分老实的主,脑筋不灵的死刻板,从前抓师兄弟们偷溜下山就他从不手软,外加刻苦勤勉,有些真功夫。他们师父当年最喜欢的也不是谢治山。偏巧,比得过大师兄的,如他和二师哥,都志在四方,不是能托付师门的,其他能托付的,武功又都不及大师兄。
不仅吃穿用住对韩临多用心,谢治山在教韩临刀法上也花了很大心思。
韩临说拿着举荐信上山,第一次见师父时,师父看了信后给了他一把木刀,让他随便耍两手。耍完后,谢师父那张向来平静无波的脸上也没起什么动静。
韩临看了心里慌,怕他赶自己下去。杂耍团早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怕再流浪,于是连忙说:“学不了武,我也还可以做杂活。”
谢治山只吩咐下去,让人给他腾个铺位。
起初谢治山对韩临没比别人特殊到哪里,唯一的不同是发觉他看不懂心法课本,是由于不识字,便带韩临去找了这里教辨识药材的先生,从此韩临多了一门识字断句的课。而且由于山上不认字的人很多,这门扫盲课后来很多人都学。
半年后韩临才知道起初这点不同究竟是什么用意。
很多不知道压箱底多少年一股子潮味的刀法书、内功经,谢治山一本接一本的让韩临背。他也不点拨,厚厚一沓,只是让韩临死背,要求说出一个招式就能立即想起来插图和描述。
师父的命令,韩临不敢违背,就那样一点看不懂的死死记了半年,懵懵懂懂记到上官阙到临溪。
其实擂台比武之后,上官阙就有点犯琢磨。
据他所知,韩临到临溪刚满一年,和刚入师门一年的人一样,都还在学师门里入门的东西,刚接触到心法的门。在擂台上韩临虽然不体面,但有些招式其实很有说头,并不是现在学到的那些。
直到知道这一茬,让他在面前背一通这半年来死记的东西,上官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可能人对有些东西的讨厌是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韩临很能吃苦,但非常讨厌背书。见韩临背书背得实在痛苦,上官阙劝说这是为了你好,趁现在脑子好,心思少,脑袋空,先背了再说,往后师叔一定还会再细致教。
临溪每月都有一次考试,由师父亲自考教每人这月的成果。这日子定在十六,而韩临每月自初一就开始生不如死。
别的弟子根本不用接触的东西,韩临被迫多学的,也一并要考。而且谢治山对他尤其严格,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
别人做到六成就能安稳过的,韩临需要做到九成才能通过,还要被师父骂,说最近是不是懈怠了?
谢治山对于上官阙和韩临两个日日并肩相当高兴,绝口不提上官阙把他最引以为傲的徒弟摔打得整日浑身伤的事。上官阙明白他的高兴,自己最前途无量的徒弟和当今的天才新秀日日较量,这是最理想的事。
上官阙偶尔也会想,若是韩临没端着洗衣盆自己走过来,师叔也要亲自出面把他俩捉对搁在一块。
当然后来他也这么干了,没过半年就借重调学舍之名把韩临安排住在上官阙的隔壁。
因韩临的宣扬,同龄、甚至年长很多的师兄都来向上官阙请教心法,请教动作该如何避。教他们不难,况且师父给他一年的心法,他差不多已全部融会贯通,便很乐意去教。
从教的途径中也能领悟到不少东西,窥探常人的想法,而另辟蹊径增进自己,这便是他所学心法的核心之处。
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与韩临厮混到一块,指点他的得失,他成长得很快,连带着上官阙都隐隐有些成就感。
日子就这么紧巴地过着,后来又一脚插进来个挽明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