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6章 523【曹贼】(1 / 2)

加入书签

523【曹贼】

杨镇清巧夺岫岩城时,南京这边,赵瀚还有几天就搬进紫禁城了。

李香君的官职提升很慢,但其实际地位却很高,因为她已经成了为皇帝整理奏章的女官。

皇帝还没上班,李香君已经就位,身后还有几个女官捧着奏章。

奏章都是内阁处理过的,又被李香君分门别类。特别是互有联系的奏章,全部夹着女官贴黄,又被单独的纸笺罗列。

皇帝批阅时非常方便,可以立即进行查找,类似奏章一次性批完,可谓省时省工又省力。

当然,为了避免女官耍小聪明,赵瀚批阅奏章的时候,都是随机抽出一份,并非依次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批阅。

赵瀚前来办公的时候,李香君已经把墨研好。

除了女官和宫女之外,还有两个文官坐着。他们属于起居令史,每天跟着皇帝跑,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事情都要记下来。

皇帝睡了哪个妃子,都要被记录于起居注,这种说法就纯属扯淡——史官除非奉诏,否则不被允许去后宫,肯定不晓得皇帝晚上睡在哪里。

韩越提笔写道:“某某日,上于早晨八点批阅奏章。”

然后就放下笔,可以自己看书。只有赵瀚召见大臣,讨论某某奏章,他才会再次开始工作。

“早晨八点”这种行文,是赵瀚硬性要求的,如今钟表已在城市流行,一些乡下财主家里也有钟表。

赵瀚坐下,扫了一眼奏章,从刑部那堆随机抽取。

只看开头就很不爽,河南转运副使,被查出在运输移民安置粮时贪污。这是一桩窝案,牵连到二十多个官员,算是今年最大的贪污案。

内阁的批复是:严肃查处。

赵瀚用红笔写下朱批:严厉查处。

一份刑部奏章,就这样处理完毕。

而且,一字之差,处理结果会有很大不同。

在皇帝的督促下,吏部都有可能被问责,为何提拔这样的人来转运粮食?

河南转运使肯定被问责,你手下出现窝案,而且持续两年时间,你作为一把手怎啥都不知道?

再随即抽取礼部奏章,赵瀚顿时笑了。

苏禄那位老国王,:龙虎山张家,请求恢复200亩祭田。

内阁批复为:不予。

赵瀚的朱批加了一行字:不予。若有相关奏章,通通不予,不准再呈内阁,不准再呈君前。朕再看到此类奏章,相关官员严加查办!

这才几年时间啊,什么妖魔鬼怪都往外跳,纯粹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皇帝的工作内容就是这样枯燥无聊,一整个上午,都在批阅奏章当中度过。期间也就站起来,在屋里散步一圈,然后继续坐下批奏章。

难怪会诞生秉笔太监,啥事儿都扔给太监处理,做皇帝的得多么清闲享受啊。

阁臣们也累,内阁的批复,有时会长篇大论。甚至几个阁臣争论不休,最后由首辅来拍板,拟票之后送到皇帝面前定夺。

看到首辅拍板,就知道赵瀚的内阁,采用了明中期的制度。

明代内阁,名字不变,但权力结构变过好几次。

初期的内阁,说白了属于秘书机构,真正的权利在皇帝和尚书那里。于谦都懒得入阁,以尚书的身份,就可以随便使唤内阁。

内阁掌控大权,起于三杨时代。

至嘉靖皇帝时,达到一个权力顶峰,终于可以碾压六部尚书了。至张居正秉政时,达到又一个顶峰,那才叫做真正的权臣。

顶峰之后,就是低谷。

内阁还是内阁,首辅还是首辅,但首辅不能拍板了。嘿嘿,阁臣拥有投票权,哪边票数多就听谁的。

于是党争来了!

既然首辅无法拍板,那咱们就拉帮结派。谁站位子的人多,谁的票数就多,就能够左右内阁,甚至是绕过首辅办事儿。

一旦投票,一旦党争,就是你死我活。

你赞成的,我坚决反对。你想干正事儿,我就给你拆台。

弄倒你一个阁臣,我就可能会多一个。只要多一个,就能多一票,就能左右内阁意见。

这种内阁投票制度,直到崇祯时期才实质终结——表面依旧沿用。

对于崇祯而言,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朕说了才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赵瀚不敢让阁臣投票决议,你们内部商量可以,首辅组织投票也行,但最后还是要首辅来拍板。

对于非常复杂的事情,内阁的拟票必须详细,列出各种决策的优劣。汇总之后,给出一个决策,再把所有决策送过来,看皇帝听不听从你们的意见。

过于重大和复杂的事情,皇帝也无法判断,就会把各部尚书也叫来议事。

今天的工作还算轻松,下午四点左右,奏章就全部批完了。

赵瀚头昏脑涨,问道:“今晚在哪个院子?”

负责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