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从《梦游天姥留别》论李白诗歌(3 / 3)

加入书签

当道、政治黑暗,苛捐杂税日益繁重,安禄山此时也心谋不轨,各种社会矛盾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时刻。李白第一次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追求建功立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径,他在漫游的十八年中没能通过任侠、干谒权贵等途径实现理想,心中充满了愤慨与不平。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玄宗之征入长安,当他踌躇满志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却落了个权贵嫉妒、“赐金放还”的下场。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失败,使李白的内心极度痛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李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对统治阶级的蔑视、愤恨借助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在他不朽的诗作中。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形成还有其个人因素。首先,他豪放的性格和追求人生价值强烈表现自我的精神,使他诗情喷涌、一泻千里。据推测李白的家庭曾是一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使他的思想束缚较少,任侠、漫游、轻财好施,在他的思想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在许多诗篇里都表现出不受羁绊的豪放性格和强烈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求仙就“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当他喷涌的诗情用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用“白发三千丈”比喻“缘愁似个长”、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不及汪伦送我情”当现实生活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用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来表现,如“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天台,高揖卫叔卿”其次,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是其浪漫主义的又一成因。一方面他接受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道教和道家的思想,他求仙访道、委顺自然、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他深受庄子影响“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蔑视世间的一切,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失望时,他就把思想寄托在山川、河流、仙界神灵上。他以山为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神仙为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同时他还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游侠本是不相容的,但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却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面前他这种人生思想始终不能实现。他虽然渴望入世、匡济天下,又不屑于走科举出仕的道路;他干谒王侯“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却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希望从政,但却要求从政不能妨碍他对自由的追求。李白这种不能实现理想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他必然的选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李白王运熙李宝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张崇琛林家英庆振轩赵建新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4、李白研究林家英著甘肃自考委编印5、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主编6、唐诗三百首今译艾克利段宪文王友怀编译三秦出版社出版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徐应佩周溶泉 吴功正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8、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9、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七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