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1 / 1)
对生在六十年代农村的我来说,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的当数吃不饱了,那种刻骨铭心的饿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的记忆。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还对粮食和饭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骨子里有种敬畏,习惯里特别珍惜。而且这种情绪异常地根深蒂固,以至于我绝对不能接受对食物稍微的浪费,甚至于发展成为了我的怪癖。所以在我家,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融,惟有倒掉剩饭剩菜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姑息的。有时,看见有了霉斑的馒头,也知道吃了对身体不好,但谁要说扔掉我会条件反射般地和谁急。每次馒头放久了,不是长时间加火蒸就是用油炸,总要想些消毒的办法安慰自己的心理,然后把它吃下去才作罢。尽管事后也知道这种挽救办法的花费比买新馒头要大得多,尽管也明白吃下去可能面临腹泻、可能要吃更贵的药,但“吃进肚子就叫没有浪费”的观念在心里已扎根太牢了,已经没有什么能动摇得了它。其实,事后理智想想,不论从那方面考虑都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每次遇到这类事时,理智总是让位于习惯,因为习惯的力量太过强大了。常常连自己都不可理解的是,我也不是那种节俭成癖的人,十元,一百元钱或其他东西的浪费我没有感觉,但若将钱换成馒头或食物,哪怕是只值几角钱,浪费了就会心疼不已。也许,这就是一种情结,一种珍惜粮食的情结。这种情结最近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十几天以前,有位好友给我送了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菜,叫“带把肘子”是一种猪肉熟食。不仅肉精,色香味俱全,而且足够有2斤之多。面对这么好的东西,我非常兴奋,开始今天,我每次炒菜,都从其上剥些肉下来,放到锅里一块炒,然后菜就有那种奇特的肉香,最初吃起来也特别地可口。但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那种使所有菜都甜腻腻的味道慢慢就有些让人反胃了,最后甚至厌烦了这种味儿。但看看碗里,还有一大半在,再算算日子也不短了,因为怕变质,所以每天不免要生出些担心来。但决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浪费掉,在我意识到这点时,我就开始制定一个尽快消灭掉它的计划。我给自己的定的目标是一周内解决掉它。但面对油腻的它,我必须换一种吃法。想来想去就想到了东北大菜,猪肉炖菜是最可行的方法。于是我准备了足够多的白菜,海带,香菇,粉条,豆腐等,再加上剩余的肘子一起炖,20分钟后,半锅香喷喷的东北大菜就制成了。第一顿和着米饭吃,还真为自己的想法骄傲,因为口味好极了。不知不觉地就吃多了,及至晚上肚子还是鼓鼓地,太油腻的东西就这样,有吃一顿饱三顿的功效。到了第二天中午,我还是蒸好米饭,热了热昨天的剩菜。但这次的口味就有些不如第一顿可口了,我还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努力地吃将下去,但只消灭掉了一半。晚上自然不能再吃,因为我的老胃接受不了那么多油腻。到了第三天中午,热好的剩菜就开始影响食欲了,几口下去就有些惧怕再吃了。但为了不浪费,我还是硬着头皮逼自己吃下去,但几经努力,还是没有吃完。到了晚饭,为了安慰自己,只得做些清淡的饭菜以哄骗食欲还醒着。到了第四天,我再鼓勇气复热剩菜,另加给自己不断加油,勉励自己打好最后一个歼灭战。但真吃起来时,感觉就不听思想的了,那种味同嚼蜡的枯涩不断地袭击我,打击我的信心。但我还是在“不能浪费”的精神力量下,怀着吃忆苦饭的悲凉心情把剩菜吃进了肚子。咽下最后一口,我的感觉真是难以言状地复杂,有孤苦的酸楚感,有悲壮的成就感,有不解的无奈感,有对东北大菜的厌恶感惟独没有吃肉的幸福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终于没有浪费地吃完了那个肘子,尽管吃得有些辛酸,但内心还是有一种胜利大逃亡之后的喜悦。因为我终于可以不再面对那碗肘子了,明天我可以做我想吃的饭菜了,想到这个,一种“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的心情油然而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