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11章 世家之害(2 / 3)

加入书签

识一个的。就算是识字的,见识能力上也差世家出身的人一大截。能以寒门出身,胜过世家的,就如凤毛麟角。皇帝恼恨又无奈。唯一让皇帝心情好的,便是摆在那厚厚的弹劾折子边上、宁绍璟为太子陈情的折子。大意便是,太子乃是储君,整日忙碌国事,别人仗着他的名字横向霸道,太子又不可能天天出去盯着别人。这实在不是太子的过错,而是别人不够自律,为别人的错误惩罚太子,也实在是没道理了一点。对与宁绍璟的有情有义、识大体顾大局,皇帝很欣慰。若说肃王府有让皇帝不喜欢的。也就是慕娉婷一个了。京城里恢复了表面的平静,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明眼人都看得到,太子位置如今便是水中浮萍、风中落叶,飘零无根基。已经不足以成为靠山。太子一党人人自危,想力挽狂澜的有,想寻找新靠山的有。而其他人。也对太子落井下石,尽量争抢空出来的位置。宁绍璟冷眼旁观。倒是让他发现了不少势力暗中的联系,以及许多势力的暗哨是如何传递消息的。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但宁绍璟并未因此十分高兴。曹伯懿等人也有些忧心。“王爷,如今世族势大,这一番轮转,有人上有人下,但占据了高位的统统都是世族出身,至不济也是世族的旁枝或者远亲,长此以往……”曹伯懿开始忧心了。“前朝殇帝,可不就是被世族联合起来逼下皇位的么?哪些人有什么不敢干的。”卢玉海冷笑。宁绍璟缓缓点头。慕娉婷这几日便发现,他总会写写画画,似乎有什么事情压在心头。“王爷到底在忙什么?人都变呆了。”慕娉婷问宁绍璟话,宁绍璟隔了半晌,才又问她她刚刚说了什么。慕娉婷干脆就坐到了宁绍璟的身边,挽着他的胳膊询问他。宁绍璟顿了顿,把自己的困扰与慕娉婷说了。“本王也知道,大兴科举之门,选拔寒门人才,才能对抗世族,然而读书是一件极为消耗钱财的事情。一般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这就是矛盾点了。慕娉婷顿了顿,也沉思起来。世家有钱,有钱就不用为了生计奔波,可以安心读书;有钱还能游历各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世族的长辈大多经历丰富,能对后辈进行言传身教……寒门子弟与世族子弟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若,王爷也仿照臣妾一般,办个免费的学校?”慕娉婷笑着提议。“最初的启蒙,其实希望学院便可以做到,王爷可以选拔希望学院中聪明又品行不错的孩子,进一步资助他们读书,只要他们能够在每月考核中都保持优异成绩,王爷便可以一直资助下去。直到他们考中举人。”“等他们考中举人之后,便不会再缺银两;这时候,便可以要求他们对学院进行反哺,每月捐赠个一两银子,积少成多,学院慢慢便可以不要王爷再出钱。”“这些寒门举人,确实是不如世家子弟有见识有能力。但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王爷可以让云州官员把他们在施政中的心得体会编制成书,以供那些没有经验的举人查看学习。”“同时,王爷还可以请一部分官员固定每月去学院讲两到三次的课,传授如何施政治民……甚至便是讲讲他们的见闻也是好的,能够与未来自己的下属提前打好关系,大部分的官员是不会拒绝的。”“等这些新举人有了一定的见识。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知识,王爷便可以把他们分到品行好、能力强的官员身边做一段时间的幕僚,让这些举人参与政务处理,把脑中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慢慢形成他们自己的思考和办事方式。”“这段时间,大约是四个月左右,等四个月到了。再换一个官员跟着,一年换三次,一般而言,这些举人应该就有了胜任低级官员的能力。”“而那些官员,在负责教导新举人的同时,还负责观察这些新进的举人,并给他们交叉打分。看他们适合放在哪儿办事。”“得分高的举人,分到的位置好一些,得分低的举人,分到的位置差一些,实在是不适合做官的,也可以让他们去教书之类的。”“这儿还需要有考核奖惩制度,免得一些官员为了面子好看。胡乱的为自己带着的举人说好话。王爷可以规定,新举人经由三个官员打分评定之后,上任之后,如果确实做的好,便也算成是打分官员政绩的一部分,若是打分官员欺瞒,新进举人做官之后什么都做不好,尸位素餐,便要惩罚打分官员,这样可以杜绝一大部分的人情关系。”“毕竟,别人的面子怎么能比得上自己的前途重要。”“唔,王爷还可以集中力量,在每个县选取一名厉害的学子,树立成寒门上进的榜样。让人传的人尽皆知,别人看到身边原先和自己一样的人,忽然成了人人赞扬的人物,也会想着要积极上进的。”“王爷,如此形成的同窗、同校关系,虽然看起来也是党派,但是比起世家来。将来无论王爷想要怎么处理,都容易的多。”宁绍璟惊得豁然起身。慕娉婷本是挽着他的胳膊靠在他身上的,他猛然起身,慕娉婷被差点被甩了出去。可腰肢还是磕在了桌子边上。她揉着腰肢,怒瞪他:“宁绍璟,你疯了。”宁绍璟本是面色复杂看着她的。她漫不经心所说出的东西,连他这个皇子、以及他身边十数个幕僚一起,都没想出来好办法解决。不,不光是他,连父皇最近也因此心中不悦。甚至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世族把持朝政的事情都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可她这一番话,轻飘飘的说出来,重重的打在了他的心上。或许有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