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部 血染西游路 第二十三章 开膛斩妖僧(1 / 2)

加入书签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着车迟国三清殿高高的绿瓦之时,宫前的前面,已经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成千上万的人一个个举头望天,手指还不时的指指点点。四根巨大的旗杆之上,唐僧师徒四人一字排开吊在哪里。从斗法到现在他们已经吊了一天一夜,目前还是凡人之躯的唐僧早已经昏死了过去。和唐僧相比,他的三个弟子倒还是一个个精神头儿十足。虽然被封了法力,但是他们的修为还在,两个金仙顶级和一个玄仙,不要说吊一天一夜,就是吊上一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在人群对猪八戒的长相议论纷纷之时,沉重的宫门吱吱呀呀的从里面打开了。一队队御林军从里面跑了出来,明晃晃的刀枪在晨光的照射之下,反射着耀眼的寒芒。随着御林军的走出,看热闹的百姓下意识的先后退了几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可不想因为这无端的丢了性命。国王死了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让将要即为的王子心中不痛快,那就不是一个小小老百姓可以承担的了。在御林军分班站好之后,披麻戴孝的文武大臣从宫门之中走出。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身穿道袍,腰系白色丝绦的虎力大仙等三妖。在众大臣的引领之下,四十八个力士抬着一口硕大的棺材,那就是显庆王的梓宫,一步一步的向外走来。对于众百姓而言,显庆王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国王,但在他执政的这些年间,倒也没有做什么错事,整个车迟国的国民虽然过得不怎么好,倒也安居乐业。面对死去的国王,无数的百姓不知是惧怕于帝王的威严,还是那种气势恢宏的场面震慑了,一个个最终还是选择跪了下来。王位地继承人未来的车迟国国王---宇鑫王子,抱着灵位一步一步的走了出来。一身白色的孝衣更将这个英俊的王子衬托的飘逸不凡。跟在他身后的是车迟国的王后以及车迟国王的其他妃子,在众宫女地搀扶之下,出哀哀的哭泣之声。随着虎力大仙一声停,扛着梓宫的四十八个力士将梓宫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随着一番祭拜之后,作为车迟国地位最高的宇鑫王子,愤愤开口道:昨天,因我父王一时不察,被大唐来的妖僧用法术刺死,举国上下,不胜悲哀现在到了大王下葬之时,我身为王子,要以这四个妖僧地血祭祀父王。行刑官何在将这四个和尚拉下来,开膛摘心听到吩咐的四个身高过丈的大汉应声而出,一个个手持闪亮的剔骨尖刀,跪倒在地道:属下在,听候王子殿下吩咐。将这四个妖僧给我拉下来,千刀万剐宇鑫王子说到这里之时,眼神里充满了杀机。领命的四个大汉在御林军的帮助下,将唐玄奘等人从旗杆之上放了下来。已经晕死过去的唐玄奘从旗杆上下来时,蓦然恢复了清醒,看着明晃晃的尖刀,这老和尚哆哆嗦嗦的哀求道:王子殿下,刺死国王地不是贫僧,还请王子殿下开恩,调查出真相再杀不迟这唐僧作为师父,说得倒还含蓄一些,至于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却是吼的比什么话都直白,就听着呆子大声的呼喊道:车迟国的王子,俺老猪可是个好人,杀死你父王的是金吒,你要报仇去找他,和俺没有什么瓜葛。你不能滥杀无辜啊听了猪八戒的话,金吒倒没有太往心里去。对于这个家伙的秉性,他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淡淡一笑,心中暗想等以后一定狠狠的折腾一下这头肥猪,让他也见识见识我地厉害在金吒的心里,他并不担心自己性命,因为他知道这次西游对于佛教地重要性,他知道佛门之中的那些大能之士,是绝对不会让他们四人死在这车迟国地对于猪八戒的嚷嚷,还有一个皱了一下眉头,那就是隐藏在半空之中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现在的她对当时收猪八戒当唐僧弟子的决定是否正确感到怀。不过此时没有什么时间给她去思考了随着一声行刑令下,就见一个侩子手拿着耀眼的剔骨尖刀直向唐僧的手臂斩去。这一刀虽然要不了唐玄奘的性命,但是如果要是让他真的割上一刀,那对佛门的脸面,实在是一种狠命的打击知道不能再等下去的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喊了一声住手一道轻风飞驰而来,那刺向唐僧的尖刀被吹成了碎粉不过此时没有人注意刽子手的尖刀,而是一个个抬眼看天。随着一声住手,天空中突然大放光明,无边的慈悲之气从天空之中四散而来,威严无比而又充满了祥和。随着一声声的龙吟,一条条天龙在四周

无数的天花从天空之中四散飘落。在这一片胜景之德山王如来坐在七品莲台之上,缓缓的出现在半空之中。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仙佛出现,都会有凡夫俗子膜拜不已。此时看热闹的百姓见传说中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显出身来,一个个哪里还顾得上显庆王的死,几乎是同时跪倒在地,高声的祈祷菩萨保佑。就连一些御林军的将士,也放下刀剑,跪倒在那里。作为太子的牛奔舒冷冷的看着这一切,没有一点言语的意思。看到王子没有动静,一些想要跪下膜拜的大臣,也乖乖的站起身来,盯着这个未来的国王陛下。准备行刑的刽子手看到菩萨出现,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好,一个个手攥着钢刀,却是不敢再看下去。本来有点心灰意冷的唐玄奘,看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之后,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用力一挣,竟然将捆住他的绳索挣断。跪倒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大声的说道:菩萨要给贫僧作主啊,那车迟国国王真不是弟子等人害的冤枉啊看着下方膜拜不已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