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仙芝(1 / 2)

加入书签

高仙芝屡次大破吐蕃大军,多次千里奔袭。可以说,千里奔袭,纵观古今,高仙芝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其行军距离少则数百里,多则上千里。不仅如此,高仙芝的行军常常是隐蔽的,这样一来更能出其不意。而当接近目的地后,高仙芝又会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攻打敌军。如攻打连云堡时,高仙芝鉴于连云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顿兵坚城之下,于是兵分三路,对连云堡实施战略包围,从而一战取胜。中外战争中,不乏出色的山地行军,如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西方名将都有过类似的壮举。但纵观中外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这主要得益于高仙芝所做的充分准备:在后勤保障方面,高仙芝做了充分准备。由于高原上补济困难,高仙芝遂让唐军将士携带私马,用来驮运物资,这使使后勤补济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在行军路线方面,高仙芝也做了精心的选择。首先是决定翻越帕米尔高原,这样一来在战略上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进入帕米尔高原后,又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选择气温最热的三至十月份行军,这样一来可使唐军避免在严寒中艰苦行军,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都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高仙芝不仅考虑到了出征时所用的时间,还想到了作战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军时所用的时间,使唐军免受严寒之苦。高仙芝更令人称道的是然选择在最冷的冬季翻越帕米尔高原,再一次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从开元八年十一月初五接到奏书时算起,到九年二月击败竭师国,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其达山地行军艺术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入冬后的帕米尔高原,温度之低让人咋舌。就是现在部队,想冬天翻过帕米尔高原,没有准备好,也会有不少官兵会被冻伤,甚至冻死也有可能。当年红军翻越雪山,死了多少铮铮铁汉。可想而知,当年高仙芝敢如此做,那是有过人的胆量和见识才能做到。不过高仙芝被贬,不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是被俘虏。天宝十年(751)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唐玄宗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概是不长时间,唐玄宗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细,迁就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此时监察御史裴周南也上奏,故此令未能实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将军。由于高仙芝的一系列的错误行为,动不动就灭国的行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高仙芝获知此事后,收中不安,遂决定先发制人。四月,高仙芝亲率蕃、汉兵3万攻打大食。唐军深入大食国境700余里,到怛罗斯城(又作咀逻私,即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遭遇。唐军虽在兵力上居于劣势,但因高仙芝指挥有方,所以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但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前后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高仙芝本以为自己一逃了出来,一路急忙赶路。自以为已经安然无事就找个地方休息。

可是西域百姓见到这个大唐将领,加以偷袭。就这样高仙芝被西域百姓所俘虏,被献了上去。大食将军并没有杀高仙芝,而是羞辱高仙芝一番。大食人把高仙芝衣服统统拔光,绑在木桩上面,在西域各国之间游街。高仙芝灭国的行为早就激起了西域各国的公愤,如此游行,正好可以以泄心头之愤。高仙芝本以为自己会死。没想到自己被人拉着到处走,那些西域百姓纷纷用粪便泥巴扔着高仙芝。而后大食人在安西都护府外一百里的地方突然放了高仙芝。唐军看到光着身子的高仙芝,纷纷的嘲笑高仙芝。由于战败被俘,几万大军全军覆没,高仙芝差点就被问斩。好在临近杨贵妃生日,李隆基部愿沾染血光,才免了高仙芝一死。但是活罪难逃。大唐高级将领,在西域被捉到游街,那是何等的有辱国体。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彻底的丧失。西域各国虽然还会向大唐进贡。但是财物越来越少,甚至拖着不上贡。而大唐已经无力征讨西域。征讨南诏就已经让大唐焦头烂额。加上现在吐蕃,大食两大强邻,唐军不想过多的招惹这两个强邻。而大食,吐蕃暗地里瓜分了西域之后,也没打算继续东进。他们也不想过分的刺激大唐。能保持微妙的平衡,自然就相安无事。至于那个战败的将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