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这土地里[1950] 第16节(1 / 3)

加入书签

这一天晚上,年英找到了平安。

年英眼里燃起了新的光,她拉着平安的手轻轻颤抖。

“平安,如果我说我不想宣布工厂倒闭,你会支持我吗?”

平安回过头,看向她,似乎在等她继续说下去。

“所有人都在努力,没有人容易,这些粮食是靠人工运进来的,大雨毁了路,车子进不来,他们说是个奇迹。”

“上海的粮价也稳定了下来,没有人看好这一切,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切,可是这一切依旧发生了。”

她的心脏因为这个新世界不断创造的奇迹而颤抖。

“他们创造的这个奇迹也能够把物价压下来,到时候咱们的机械厂也有可能奇迹般地活过来。”

“你愿意和我一起吗?可能我们的日子会苦一点,但我可以保证,我绝对不会辜负你,你所有的意见我都会慎重考虑,一旦厂子缓过来,我会给你开一个单独的部门,让你专心做研究。”年英越说越激动。

平安看着她,突然笑了。

“我没有准备离开,我知道你会想明白。”

年英有些惊讶,看向她,似乎在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怎么选择,为什么你能肯定?

“因为这个新世界值得。”

大雨中,平城的人打着伞,端着热水,还有人拿着干粮,迎接背着挑着粮食进来的人们。

这些人顶着大雨,翻过大山,她们弯着腰,弓着背,一步一步地背来了稳定人心的希望。

道路两边,所有人都在欢呼,只有米行张老板铁青着脸,看着这堪称奇迹的一幕。

此时,广播正在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提醒着人们这个新世界是无数人用血肉顶着炮火建立起来的。

这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新世界,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人为她流血牺牲,换来了她的自由,换来了她不用再跪着的尊严。

此刻,无数人在拼命让她强大起来。

只要走出去看一眼,看看那些为了这个新世界拼尽全力的人,看看她们脸上的汗水,看看她们望过来的笑容,没有人会选择放弃。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修了一个多月,到后面这几天,感觉自己做梦都在修文,接下来的几章会快一些了。

注:运输相关的知识来自于1955年《粮食运输》中南粮食局编著

广播站相关的知识来自于《鄞县文化广播志》《仙居广播电视志1950-1990》

第7章 农业机械化(一)

雨兰镇的清晨,胡寡妇坐在办公室的最后,认真地听着主任对于这一次运输粮食的总结。

“这一次,我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教训,我们必须解决粮食的晾晒问题。”

“我们也搞一个火力烘干塔吧!”有人提议道。

“不要说这种现有的条件不可能的事情。”主任道:“思路是对的,我们这一次去香金镇,除了看到了火力烘干塔,还看到了她们的晒谷坝,他们是水泥地面,粮食晾晒起来非常方便。”

雨兰镇的粮仓压根没有自己的晒谷场,他们的院子没有经过水泥铸面,除非特别大的太阳能够晒玉米,其他时候要么去征用镇公所的场地,要么就去小学的操场上晒粮。

这两个地方离粮仓都有一段距离,这极大的加重了他们的晒粮困难。

“主任,你是说我们也可以有水泥地面了吗?”

主任点头,道:“这一次去香金镇,跟他们说了我们的情况,香金镇的同志答应会帮助我们实现场地的水泥化,”

大家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这么说以后咱们有水泥地了!”

“太好了!以后晒粮食就方便了!”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只依赖香金镇的同志,我们现在需要寻找水泥地需要的砂石。”主任继续说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中好多都还是刚出学校的学生,都没有这个经验。

主任把目光放在了胡寡妇和李振花身上。

“这个任务我决定交给唐丽娟同志和李振花同志,你们俩一个是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知识分子,一个熟悉这里的河山,这段时间就负责由你们去寻找水泥坝需要的砂石。”

李振花一听这话,立马站了起来:“保证完成任务。”

胡寡妇也跟着站了起来,像李振花那样保证道:“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结束,李振花转过头,对胡寡妇说道:“水泥地面的沙石最好用河里的细沙。”

胡寡妇不懂这些,就看着她:“我什么都不懂,所以都听你的。”

“咱们镇一共有多少河流?”李振花拿出了本子,问道。

胡寡妇道:“那就多了,大大小小十几条。”

“那咱们一条河一条河地找,总能找到合适的而且足够的砂石。”

此时的城里,振兴机械厂已经完全变成了空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