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页(1 / 2)

加入书签

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字数也令人眼晕。

一旦着急了,心里露怯了,开始烦躁了,这题目八成攻不下来。

而静下心把文章通读一遍,其实不费多少时间。

提学使在他前面转了几圈儿,先看他做了单句题,落笔倒是快,文章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是太平实无华,观点也普普通通,挑不出毛病也难以令人眼前一亮。

这种答卷,是拿不了一级甲等的。

他不好表现明显,背着手在堂内再巡视两圈,算着时间,叶存山差不多能把那份“平庸”答卷誊写好,开始下一题时,他才散步过去。

看开始做连章题,他还驻足看了会儿叶存山的表情。

叶存山脸黑,没表情时显得凶,想事情时眉间微微皱起一点,都像是遇见了大问题。

提学使想着,单句题虽难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可连想都不愿意想,拿笔就能写的人,大概平时都是研究“科考试题”的那类才子,不愿意去创新钻研。

不贬低不嘲讽,中正平和的来评价一句,专研“试题”,会让他在科举场内如鱼得水,实际真才实学极其浅薄。

这般情况下,自然不会跟连章这类费劲不讨好的题型死磕。

说不定看一眼,学都不愿意学,眼下才会被拦在这里。

看单句题,他觉得叶存山随大流,无特色,没冲劲。

看连章题,他觉得叶存山不知变通,死脑筋,固执己见。

叶存山一个字没写,提学使不好再看。

再转到堂前,一回头时,叶存山已经拿笔唰唰的写。

再不想表现明显,他都已经故意转到叶存山那里好几次,这次便直接过去看了。

提学使的身材就很“文人”,高高瘦瘦,往前一站,能在考卷上落下一道细长的影子。

叶存山心态很稳。

他一不作弊,二有底气,半点不带怕的。

草稿写完,他放下笔就拿起稿纸,吹了下卷上的墨迹。

还没有看完结尾的提学使:“……”

他从叶存山正面,绕到他侧面,答卷看得清楚。

这题目重点抓准,掌握答题技巧,肚里有墨水,就能下笔如有神。

看叶存山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他也猜到了,之前那阵没写,不是被难倒,而是构思。

整场季考里,就这两道题是他考叶存山的。

现在一平一好,总体算优。

看完这道题,剩余题目提学使就没再来看过——农家子以案首成绩入府学,套路型的题目,是拦不住人的。

考完交卷,叶存山等到了一场面试。

他在院试时,因为实力不足,特地避开。

知道季考避无可避,也知道这成绩,除却大舅舅以外,还有程太师那个老头子要看,所以他是做足了准备的。

考文章他不怕,换句话说,考《四书》《诗经》他不怕。

最怕考官问过以后,要他做对子、作诗。

对子,他在写八股文时,顺便练习了——主要是彭先生压着他学的。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对仗精巧,读出来有韵律,能让考官心情愉悦的看完,而不是磕磕巴巴卡在上头,看起来都费劲。

恰好杜先生也给他了相关书单,熟悉过后,也慢慢练着写写小诗。

这次考试前,他特地研了一首关于读书科举的小诗,在彭先生那里修改了多次,现在刚好拿出来糊弄人。

提学使摸摸胡须,“我听人说,你不会作诗。”

叶存山很老实的点头,“对,学生不会作诗,刚才那首已经是最好的了。”

提学使就当他谦虚,摆摆手算过。

其他又跟当初在太师府的书房,被程太师考核时一样,时文经义以外,也考律法,要问他对此的看法。

也从他文章里,再单独拎一句出来,临时做小题,要他以此随便聊聊。

季考的成绩也要张贴,但不会跟生员的评级、科考资格挂钩,提学使避嫌不严格。

他给叶存山带了一句话,“程大域息人说在京都等你。”

这位程大人,一听就知道是程太师了。

如果是程砺锋,绝对不会要个提学使来传这种话。

叶存山就想到云程写的那个废材书生。

他怀疑程太师也看过话本,还来玩什么打压的戏码,等着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关系不好,叶存山当他是嘲讽。

这边结束,要再收假才贴榜。

他看提学大人的态度,能推测一下自个儿的成绩,应当不错,不辜负这段时间没日没夜的学习。

考完能有两天假期,同窗约好要去诗会,跟其他书院的书生“交流”。

一听就不会是友好交流,只是书生们自有傲骨,这交流是文斗,不会动手,要“君子”。

知道叶存山不擅长写诗,今天还给分配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