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页(1 / 2)

加入书签

这事我们都商量过了,决定模仿前村,每年给族谱上最大的长辈一些白面米粮,像是为国家人民上战场,因伤退下来的长辈,平时更要优待善待,孩子这方面,谁要是想读书,学习好的就尽管读,家里实在出不起,就由村里出,这事我也和社员们开会讨论过了,每个季度家家户户都同意出点钱放到族里,当然,平时我不会忘记督促他们,不能偷懒,不能光想着族里的钱不干活。

穆冰莹听完笑了,三大伯,尊老扶幼,你们想的很好,这才是族老真正的实用价值,每个季度各家出多少,也算上我一份。

你们家也会出的。

这是我和长逸个人出的心意。

那行。村支书笑着道:反正我就是替族里保管,冰莹啊,希望村里多出一些像你这样的孩子,我不是说大富大贵,是希望他们都能多读书上进,读书多懂道理了,日子就不会差。

三大伯现在这么重视村里孩子教育,肯定会如你所愿。

哎,不是说村里建幼儿园和中学了吗?顾长逸进来后正好听到对话,莹莹,我们还没去看过呢,要不去看看,看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没什么需要你们帮忙的。村支书摆手,现成屋子,书桌也不用多好,山上都是木头,又有现成木匠,不需要你们操心。

穆冰莹好奇问:老师了?是谁来教初中?

是当初公社中学教过你的班主任俆利文,上面要调他回城,他不愿意走,说是城里没亲人了,又习惯了乡下,才自告奋勇来村里教书的。村支书脸上突然笑开了花,公社求他留下他都没留下,就是因为你,因为咱们村重视教育,他才硬搬到村里来,现在前后村好多学生不去公社上学,都来咱们村上学呢。

是吗。穆冰莹跟着笑了,那还真得去看看学校。

莹莹,你去看吧,剩下的我来弄。王雨娟端着一筐茄子苗进来,反正就是多拿一点,塞到车厢塞不下为止,还要方便好卸。

那嫂子,你帮我装,我过去看看。

村支书乐呵呵转头走,穆冰莹刚想跟上去,肩膀被嫂子用胳膊抵了抵,耳后传来嫂子的小声嘱咐:莹莹,咱们家出钱了,你也给村里出钱了,别再上支书的当,给村里学校哗啦啦出钱,那些书桌,算下来都是我们共同的财产嘞,我们什么话都没说,都给学校用了,已经够了。

知道了。穆冰莹笑了笑,与顾长逸一起走出大仓库。

村里幼儿园和初中就是在原来的小学旁边,加盖了三间房间,一间是幼儿园,另外两间是初中,带个院子,要安静些。

中学人确实不少,大约有二三十个学生,她们村里没这么多大孩子,一看就是隔壁村的人。

穆冰莹到的时候,中学才刚下课。

徐利文看到了她,急忙走出来,推了推用白胶带粘住的眼镜框,穆冰莹,我总算是看到你了。

穆冰莹笑着打招呼,语气里带着尊敬:徐老师,好久不见,您还是那么精神。

这是你的丈夫吧,他才精神。徐利文从课本里翻出一本南燕上册,这本书可是我特地骑车去县里书店买的,非常优秀,跟你以前写的作文一样优秀!

冰莹优秀,那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村支书脸上带着自豪,徐老师,冰莹来就是看看学校,冰莹,你看,学校是不是还行?有哪里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吗?

穆冰莹从教室里观察到操场上,没什么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唯一就是觉得学生们都太瘦了,有些女孩头发都发黄,已经不能说是营养不良了,压根不知道一天能不能吃满三顿饭。

徐老师,您觉得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基础设施很好了,不过,除了穆溪村,其他村的村民思想观念还没有跟上,你们村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孩子至少得读到初中毕业,其他村很多都不愿意让孩子上中学,要留她们在村里挣工分。

徐利文看着下课后缩在位置上不动,节省力气的学生,来上学的大部分也是早中午饭并作一顿,其实就是一张饼子或一个杂粮馒头,下一顿得到晚上放学回家才能吃,条件着实艰苦。

确实是,有些愿意让孩子来上学,还是徐老师一家一家去劝说好几次才同意。村支书叹气:也是因为有你这个例子在前,那些人看到了希望才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否则没那么容易,咱村也就勉强供自己人温饱,没办法给这些学生供饭。

穆冰莹看着一个个瘦成麻杆,精神萎靡的学生,又与顾长逸对视一眼,知道他是百分之百支持她的决定,再三犹豫后道:

支书,徐老师,我出一部分钱去供销社购买玉米面和大米,下午一点供给中学生吃,每天三斤玉米面配一斤大米煮粥。穆冰莹目光朝着教室,这个粥只给中学生吃,另外,每天打散五个鸡蛋放到粥里。

徐老师面露惊喜,穆冰莹同学,这会不会太为难你?

能为学校出一份力,为难一些我们也愿意承受。穆冰莹没透露真实财力情况。

一斤玉米面七分钱,一斤大米一毛五,三斤玉米面一斤大米煮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