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页(1 / 2)

加入书签

闻玉接过钱袋摸了两下确定里头没少东西,手底下的人肩膀一挣就要开溜,没想到对方依旧抓着他不放:“还有一个呢?”

男子急了,小声争辩道:“哪儿来的另一个?”

“从前头那黄色衣裳的男人身上摸来的,你当我没看见?”

“别人的闲事你也管?”男人叫她逼急了恶声恶气道,“我劝你——”他话没说完,就觉得肋下一疼,低头一看便看见女子左手袖间一把刀柄抵着他肚子。

“劝我什么?”闻玉慢条斯理地问。

她随身带着刀一看就是个练家子,这男人虽然常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但是真碰上这种惹不起的硬茬倒是怂得很快,哆哆嗦嗦地伸手从怀里又取了一个钱袋子出来递给她。

闻玉接过那钱袋子颠了颠,比她那个可沉多了,那小贼心里恐怕还不知怎么骂她。她手刚一松,对方便如一尾泥鳅瞬间钻进人海里。闻玉不疾不徐地将自己的钱袋收起来,忽然高声道:“诶,抓贼啊——”

瞬间四周的人群立即慌乱起来,那小贼也是一愣,又听方才那女子喊:“就是他,前面那个穿麻布短衫包着一块灰头巾的,抓住他!”霎时间周围所有人的目光立刻便汇聚到了他身上。男人心中大急,想也不想地朝前跑去。他不跑还好,一跑起来周围还有哪个不知道说的是他的,立即一大群人乌泱泱地朝他追了上去……

山门外这一阵短暂的动乱很快得到了平息,也不知是叫那贼溜了,还是叫人捉住扭送去了官府。不过这一闹,路上倒是一时间空旷不少。

闻玉拿着手上的钱袋子往回走了几步,很快就找到了手中这个钱袋子的主人。对方一身赤金色长衫,上头绣着金线,一看便是富贵人家出身,在人群中出挑得很,难怪叫人盯上。

等闻玉叫住他将钱袋递还回去的时候,他身旁的随从像是刚发现丢了东西,露出几分尴尬神色,连忙同她道谢。

闻玉摆摆手,转身又要离开。对方注意到她将方才滑出手腕的袖刀收了回去,不由目光微动,抬眼又仔细朝她看来:“姑娘芳名?”

他这问题有些突兀,就是他身旁的随从都露出些微微讶异的神色来。闻玉瞥他一眼,对方瞧着比卫嘉玉大不了多少,生得一副白净温和的样貌,眉眼带笑倒也不像是个轻浮的纨绔,这才问:“你问这个干什么?”

“姑娘替我们找回钱袋,理应谢过。”

闻玉摇摇头示意不必,转身要走,忽然听不远处有人喊她名字。闻玉转头便看见卫嘉玉朝这边走来,他原本看见她与一个陌生男子站在一起以为她遇上了什么麻烦,待走近看清了对方的面容也不由得一愣。

那身穿赤金色长衫的男子见到他也有些意外,目光回到闻玉身上时已带了几分了然,未再上前阻拦。

闻玉走到卫嘉玉身旁时见他与对面的人微微颔首,隔着几步远,对面那人也同他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上半句话。

闻玉也猜出了那黄衣男子的身份不寻常,不过见卫嘉玉没有要解释的意思,便也没有追问,二人随即跟着人流朝街上走去。

男子站在原地望着二人的背影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身旁的侍从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庄主,方才那人就是九宗卫嘉玉?”

“想来就是他。”

“可祁大人不是说有关那晚护心堂大火,卫公子会在今晚给众人一个交代,他如今这是又要去哪儿?”

第32章 放灯台

江南素有水乡之称, 沿街房舍沿水而建,河道上停满了船只,不少小贩在船上叫卖花果, 岸上只消有人一招手,小船便灵巧地穿过石桥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岸边, 与岸上的人游人讨价还价一番, 竟是比沿街的商铺还要热闹。

一眼望去河上点点渔灯散落在夜色中, 恍若天河倒悬。

闻玉生在北边, 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一路走来满眼新奇。她手上拿着一串糖葫芦, 是刚才卫嘉玉掏钱买的。方才有个十来岁的孩子跟着爹妈沿街兜售零嘴, 见人就上前说两句吉祥话。见闻玉同卫嘉玉两个年轻男女走在路上, 自然也不放过, 仰着小脸扯住了她衣角,咿咿呀呀说了许多的好话。

可惜闻玉愣是一个字都没听懂, 只好转头去看身旁的人。卫嘉玉见她这副茫然的样子,弯了弯嘴角挑了一串糖葫芦买下, 那孩子这才收起铜板心满意足地放他们离开。

“你听得懂姑苏话?”她咬了颗山楂下来,含糊不清地问身旁的人。

“我幼时随我娘到金陵, 刺史府替我请了一位从姑苏来的先生给我上课。”

闻玉隐约想起他来姑苏的第一天, 便说是因为不想留在金陵,这才来的这里。又想起在沂山的时候他提过他娘再嫁之后又有了两个孩子, 那边与他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你继父对你好不好?”

“他为人温和宽厚, 也很喜欢孩子, 对我很好。”

“那你为什么……”

卫嘉玉一时没有说话, 过了片刻才道:“兴许因为我那时已经懂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