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2 / 3)

加入书签

便心生好感。

“谢谢!请问您是……?”,杨安遥疑惑地问道:“您怎么知道我在上海下车?”,他心想面前这人作为一个外国人,普通话过于标准,也许在中国生活多年,但他丝毫没有印象。

对方听罢爽朗一笑,举止干练地收起两人的小桌板,弯腰将杨安遥掉落在地上的书拾起并送还给他,同时递过去的还有一张车票,票上分明写着“杨安遥,北京——上海”。

“是您的书里夹着的车票告诉我的。”,这位看上去十分温和的外国青年用普通话缓缓说:“我这次去上海和您参加参加同一个活动,没想先在车上遇见您了!我叫约翰.莫比乌斯,是您的忠实书迷!同时也是英国六一实验室一名研究可怜的研究人员,非常荣幸能够在旅途中遇见您!您一直在睡觉,我实在不忍打扰你……”当他说话较多时,杨终于听出了这过于板正的口音中那点属于外国人的跑调。

如果说像这种被人盯了几个小时不雅睡脸的事在别人那儿可能是件尴尬的小事,那在杨安遥这里什么也算不上,他虽然是个容易害羞的人却同时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一听到对方是在六一工作室就职的宇宙学研究者,就兴奋地和对方握起手来。对方自称是自己的书迷,也让他心里轻轻地松了口气,觉得对方一下子亲切起来。

莫比乌斯比杨年轻许多,三十岁人的机敏和朝气在他身上显露无疑,但他行事却毫无年轻人的冲动,反而显得沉稳有主见。年青人坦率地表示身为书迷,很难碰上能够献殷勤的机会,于是便主动地拿过杨安遥的双肩包率先下了车,杨只好迈着大步在旁跟着。两人一起出了车站,坐上了邀请方前来接他们的专车,车子沿着海边的大道在晨光中一路驶向码头。

约翰.莫比乌斯似乎生性开朗,两人在车上便逐渐熟络起来,聊天的内容穿越古今,跨越时空。两人有许多相同的兴趣,而约翰始终礼貌地保持着谈话的距离,没有过问杨安遥半分关于他个人生活,这让杨安遥十分欣赏这位年轻的学者。待车子停在码头上一艘巨大的豪华游轮前时,两人似乎已经有种做了十辈子的朋友的感觉。

海天之间一个庞然大物突然挡住了清晨的阳光,巨大的阴影压向码头。

“他们没告诉我是在游轮上办活动。”杨安遥抬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让自己的能将面前巨大的游轮全部纳入视野范围内,巨轮沉甸甸地占据了视野的中心位置,游客分成几队正缓缓走上舷梯进入船舱。看着这个情景,他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幻觉,这艘巨轮似乎是艘城市一般的宇宙飞船,下一刻仿佛就要从海面升起,裹挟着巨浪和海风腾跃至空中……

“看来可以顺便渡过一个不错的假期了!”海风吹着莫比乌斯那略带卷儿的黑色短发,他的湛蓝双眼仿佛泛着海水的波涛,闪着点点光芒。说着他便背着两人的包大跨步走上游轮的舷梯。

游轮叫女皇号。杨安遥本以为这一艘染着朝阳金辉的银白色梭形巨轮可能会拥有更诗意一些的名字,结果还是被称作了女皇号。两人掠过船体上刷着的硕大的"QUEEN"字体,刚一进入船舱,就受到活动主办方热情地款待。在主办方地介绍下,杨安遥才终于记起自己居然忘了看备忘录上的详细内容,原来这个活动时间为期一周,这意味着这一周他将随着这艘女皇号巨型游轮在海上渡过。在此期间他除了参加各种座谈会、沙龙外,剩下的时间则完全由自己支配,正像约翰所说——未来一周将渡过过一个不错的假期。

回去得请老朋友喝顿好酒——杨安遥透过舷船看着窗外闪着金辉的海面,心里不禁琢磨:本以为是应了朋友的人情,没想老朋友却是送他一个假期。

带着这样零乱的想法,杨安遥和莫比乌斯一起参加了主办方的座谈活动,两人分别从自己的专业的角度聊了聊对未来城市的看法。座谈会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待媒体和主办方散去,杨安遥便和约翰在游轮上开启了探索之旅。这是他第一次坐游轮,约翰自告奋勇地充当起了向导,“我坐过类似的游轮,作个向导应该没问题”,约翰这样说着便领着他开始在游轮上遛达起来。

“我朋友曾在这艘女皇号上渡假,听他说这艘游轮可以说是一座漂浮的五星级酒店“,约翰驾轻就熟地从服务员那儿找来了一本游轮各区域的介绍册子,杨安遥接过来一翻,足足有一本小书的厚度。约翰指着册子上的一段念道:”既是纽约,也是拉斯维加斯,足可容纳5000人,连资深的船员都会不小心迷路。”

“杨老师,这艘船上有悬空的硅胶跑道,还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也许里面有您没看过的书。”

显然约翰自称杨安遥的忠实粉丝不是作假,这些私人习惯虽然曾见诸媒体,但除非真正的粉丝也是不可能专门记忆下来,这一点让杨安遥既感到些许慰贴,又有些小小的尴尬。他一直不擅长和书迷做朋友,书迷的热情让他内心既得意又本能地感到难以招架。他时常感到自己的人生就像个观察者,在人群中他永远乐于坐在一旁观察着、分析着,于是某一天聚光灯从那些光鲜亮丽人转到自己身上时,他不免感到手足无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