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贺远小师傅你是饿了吗(2 / 3)
方,偶然瞥见了一道有些眼熟的身影。他下意识追着那身影认了两眼,那身影像背后长了眼似的,猛一个回头。
“诶?!你不是——”贺远半懵半笑地从路对过跑过来,“真是你啊?我以为看错人了。”
“真巧。”
“你一个人?”贺远见他左右也没个伴儿,“来买东西?”
“来修表。”苏倾奕晃一晃手腕,“你呢?”
“我刚从朋友家出来,正要回家。”贺远指指苏倾奕的身后,“我家就在前头南市那片儿。”
“那倒挺近。”
贺远个子很高,苏倾奕还未及他的眼睛,这时说完话刚好抬眼笑望着他。贺远和他对视了几秒,不知怎么就有点不自在,喉咙上下一滑,咽了口口水。
苏倾奕说:“贺远小师傅,你是饿了吗?”
贺远闹了个大红脸,抬手抓抓后脖颈子,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连取笑人都拐着弯……”
“你可别冤枉我,我是一片好心提醒你该回家吃饭了。”苏倾奕这么说着,神情仍是明显的忍俊不禁。
贺远不好意思看他,抬头望了望天:“是该回家了,要不我妈该等急了。你是回哪儿?”
“我回学校。”
“那就……回见了?”一看他眉眼带笑的脸,贺远忽然有些不舍得就这么道别。
苏倾奕倒像无所谓,敛了敛面上笑意,微微欠身,一副礼貌的告辞样:“好,回见。”
贺远进家门的时候,母亲冯玉珍正在院里拾掇煤堆,家里做饭烧水都要用炉子。“早说让你等我,腰本来就不好,别老折腾自个儿了。”他从母亲手上拽过火钳子,往煤筐里一个一个拣煤球。
“顺手。”冯玉珍拍拍手上的煤灰,心知在这事上争不过儿子,“我去弄饭,饿了吧?弄完回屋等着,很快就得。”冯玉珍洗过手,麻利地张罗起晚饭。
说起来,这贺家两口子都是土生土长的津城本地人,经媒人介绍结了婚。刚结婚那阵贺绍峰在海河边的码头扛大包,辛苦归辛苦,可俩人感情好,觉着日子也没多难。后来有了贺远,小两口更是劲往一处使,奔着想把日子给过好了。
是“七七事变”结束了这一切。国难当前,贺绍峰让胡同里几条血正热的当年汉子一鼓动,一道参了军。原想着赶走了日本人就有好日子过了,哪知道抗战好不容易打完了还有内战,结果这仗一打就是好多年。建国前夕,随着所属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贺绍峰也成了众多解放战士中的一员,最终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断断续续的十来年战争,贺绍峰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连自己爹妈去世都没能戴上孝。而守在家里的冯玉珍,和旧时代的大部分女人一样没有工作。尽管贺绍峰每月的薪饷几乎分文不花全数寄回了家,老少四口的日子依旧过得紧紧巴巴。
由于没读过书,冯玉珍只能靠做些粗活贴补家用,也正是由于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她的腰终是落了毛病,这两年每每犯病,总是一连好多天下不了床。贺绍峰牺牲以后,冯玉珍原是希望街道上能给她安排一个工作,但这想法刚一往出说,就被贺远一口否决了:“你那念头赶紧打住,挣钱养家的事儿还有我呢。”
实际上这年月读大学花不了多少钱,由于国家政策好,学费、住宿费俱是减免的,就连伙食费都有补贴。只可惜贺远并非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景况,即使心里再不甘愿,他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劳心劳命,自己却无动于衷。
最终组织上替贺家解决了这个困难。冯玉珍是打心眼儿里感谢新中国感谢党的。若不是新社会,哪可能有这样轻易得来的铁饭碗。可这铁饭碗是用自个儿丈夫的命换来的,每回想到这儿,她就觉着日子仍旧是那么难捱。
贺绍峰还活着时,常说自己没赶上好年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自己的儿子是无论怎样也要念书的。就连战争时期难得找人代笔的几封家书,他也没忘了提醒冯玉珍一定要让儿子念书。
在这个问题上夫妻俩的思想高度统一,都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的,能读到哪儿就供到哪儿。贺远也争气,自小就聪明,学习上从没让大人操过心,教过他的老师都说,这孩子将来准是个念大学的材料。可又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难敌一个“命”字。
娘儿俩相依为命这么些年,贺远比同岁的孩子要懂事得多。就说工作这事,他愣是什么抵触情绪也没有就接了下来,一年多的日子在厂子里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家也从没有抱怨过半句。愈是这样,冯玉珍的心里愈是难受。她始终觉着对不住儿子,在家务事上更是不愿意给儿子添麻烦,凡是干得动的都自个儿干,就是不想看见贺远上了一天班回到家还得伺候她。
冯玉珍这会儿做好饭,准备回屋叫贺远,走到里屋门口时,瞧见儿子趴在桌上看书,心口顿时就是一阵揪得慌,甭提多难受了。她站在门口盯着儿子日渐成熟的背影看了几眼,末了喊了贺远一声便又躲回厨房抹起了眼泪。
贺远出来往厨房扒头看了
↑返回顶部↑